上個月信用卡帳單總金額,發現有點多,好奇我到底買了啥,檢視一下明細發現單筆在300元以下的消費之總筆數竟然有30多筆,假設每筆平均是200元,30筆就有6000元了耶 !
因為每筆金額小,在消費時就不會考慮太多,想買就買,也是一種另類的買東西不看價錢。
這讓我聯想到做「電商」的一種定價策略…

當你購物車一筆訂單是20,000元的80%人都會再三考慮是否值得買,
當你購物車一筆訂單是2,000元的50%人都會再三考慮是否值得買,
當你購物車一筆訂單是2,00元的95%人都會覺得先買再說,反正很便宜,甚至還會多買幾件,而且買起來有一定的爽度…
就算是月光族、小資族,我覺得他們應也都具備消費時不過度猶豫的「百元」的消費力,
如果一個電商網站上面的商品都是「清一色百元低價」,那麼它所造成的現金流會不會很穩定呢?會不會增加購買慾?反正很便宜啊,買了再說,虧了也不心疼…
當然考慮到「成本」 ,一般是不適用在實體商品,只有「知識型商品」例如課程、付費文章才有辦法使用這種定價模式。
或許把「套裝課程」裡面的章節都獨立拆出來各別低定價,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