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說用「股票配息繳保費」時,我想一定一片讚揚聲,但當我說用「基金配息繳保費」時,就會引來一堆詬病…
上週發表了這篇《我用基金月配息繳每個月的保險費,比股票配息有效率多了! 》,不到一週時間被聯合報專欄作家引用而寫成一篇「勸世文」(該文點此),文中多在闡明這是一件風險多麼大的事,考慮多麼不周詳,說我文章在玩文字遊戲、大家不應這樣照做的勸退論點…
■世人都排斥基金,喜好股票?
我思來想去,為何我這篇買基金的文被會攻的體無完膚、近乎無可取之處,
我想應該就是「基金」的錯吧!
世人對「基金」似乎長久以來存著不好的印象,而且都是賠錢或套牢的印象居多,
只要有人叫你買基金或說基金的好處,直覺刻板印象也大都是「你是不是做理專的?」,諸如此類的…
當我說用「股票配息繳保費」時,我想一定一片讚揚聲,可能有人會讚嘆說「你好利害,怎麼可以存這麼多股票來繳日常開銷耶!!!」,
但當我說用「基金配息繳保費」時,就會引來一堆詬病,例如有人會說「配息都配本金」、「有匯差的損失」、「一定是理專為了業績」、「世上沒那麼好的事」等等之類的,
似乎沒人真正去了解基金的優劣之處,並擇其優或可承受之處來做資產配置,
僅僅憑著刻板象就數落基金的不是。
一般提到基金就退避三舍的人(包含那聯合報寫手),讓我想到三國中的曹操臨終前說的一段話,
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
今日又看錯了,
也許明日還會看錯。
正可用來比擬一下多數人對基金的排斥,如同當時三國世人對曹操的厭惡。
被聯合報專欄作家對本站文章引用所寫成的「勸世文」中所提到的可能性風險我也都有提到與考慮到,並是在自身可承受的狀態來買入的,我是經過仔細評估並符合自己的風險屬性,也考慮過匯差與保費調整的可能性,但不代表月配息基金繳保費有一定的風險就這麼可怕或一文不值。
基金一定有風險,任何投資金融型商品也都一定有風險,哪怕是全民運動的「股票」也是有風險, 股票配息也是配本金啊,除息當日股價就會減去該配息的數值而作為當日開盤價,這就是配本金的概念,基金每月除息時也會扣掉淨值,與股票的模式是一樣的,而股票有可能填息,基金也是會填息,有些基金表現的不錯也是會讓淨值上揚的,這位聯合報寫手對我用基金配息繳保費的作法是否太以偏概全了呢?
■月配息型的基金不是單看淨值報酬率
該聯合報寫手在文中點出基金的淨值會一直掉, 會賺了配息卻賠了價差,
真的是如此嗎?
月配息基金的報酬率要看的是 「含息報酬率」,而不是「淨值報酬率」,
有非常多的基金歷年的「含息報酬率」都是正的,千萬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
當然啦,若有一檔月配息基金的含息報酬率長年來都是負值,當然就須換檔操作或做其它處理了。
▼公開某一檔我的月配息基金當下含息報酬率
若單看淨值價差,其報酬率是0.61%,但若把每月配息加上來看則是「含息報酬率」為16.96%,此檔每月領配息2600元~3400元,去年因疫情關係與南非幣波動造成匯差關系都會影響到配息數字,但若以拉長時間來看,有時領高有時領低,其實最後會趨近於一個平均值,這樣子的配息波動若可以承受,也就是基金教母常說的一句話:「配息滿意,波動接受」, 用閒錢投資月配息基金也不遜於股票配息!
如果持有這樣的基金都不贖回,可以在8~10年獲得100%的利息(每月配1%來計算),此時就是無本(無風險)狀態了,但前提是8~10年你要抱得住,而且此基金不能被清算。
■這是有風險的作法
我也不是推薦過買「月配息基金」的好處,就否定它的風險,風險要看個人是否對於它夠了解與是否可承受它的可能性風險,
假設你買了台灣之光台積電的股票,你覺得有風險嗎?
假設你有能力買了10張,一公開後會有人數落你嗎?絕不會,一定也是一片讚嘆聲並立志向你看齊,
但你買之前真的有從各方面評估買了台積電的風險嗎?好,其實真的台積電各方面真的很好很棒,基本面上沒有什麼大風險甚至沒有風險,但你仍然有一個風險可能會遇上,那就是「買在高點甚至是歷史高點」,假設你真的買在歷史高點可能再也漲不回去了,之後你再試著再逢人便說「我有買了10張台積電」,仍會是得到一片讚嘆聲啊,這就是前面說的「刻板印象」造成的。
我用「月配息基金」的配息繳保費、乃至繳生活中的一些固定性小開銷,是我個人本身的理財作法,當然也一定是有風險的作法,而風險與不足之處我都有審慎評估過,但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像我一樣做這種投資理財的配置方式,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不同,還有「知識的落差」,同樣的投資商品就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結語
在基金,高配息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這個我同意,只要了解風險或避開,或是用時間消化風險,也未必不可!
在股票,高槓桿也是伴隨著高風險,融資、摸頭抄底、選擇權大量賣方收權利金…也都是風險,只要了解風險並善設停損或避險,不也是能創造利潤嗎?
基金與股票都是同樣道理,商品本身無大問題,有問題的是「人」與「知識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