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借錢給人這檔事, 我做了好幾次,但也要不回來好幾次…
是否有著借人錢常是「坐著借,跪著討」的體驗?
到底「借錢」給朋友是該或不該?若要借出,又該注意什麼?
個人對「借錢」的情境定義成兩種,一種是周轉不靈,另一種是錢不在身邊。
什麼叫週轉不靈?
就是他的可動用餘額不夠了,無法支付生活開銷或一些大額的支出。
什麼叫錢不在身邊?
就是他可動用餘額很夠,只是剛好皮包沒帶、卡掉了,但他擁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以目前的我,一般只會借錢給後者,因為他只是一時錢不在身邊,先幫墊或借一下,隔日就會還你,這樣的情況是可借的,但至於前者可能再也敬謝不敏了吧!
好吧,說說個人對「借錢給朋友」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一、■借錢目的:
要問清楚他的用途到底是什麼,更要評估有沒有更大的風險在後面,這些一定要問清楚。
要把自己當成是銀行在審核,如果對方覺得你問太多覺得你煩,那就建議不要借。
二、■還款計畫:
•明確時間與期數
分幾期還?何時開始還?問清楚!
一開始就要確認好對方何時開始還,一次還多少,要把自己當成是銀行在審核,如果對方覺得你問太多覺得你煩,那就建議不要借。
•只說「下個月還你」
如果是入不敷出的狀況下來借錢,極大的可能下個月也還不出,所以等下個月的時後去要錢,大都是無功而返,對方應會說請再緩緩,所以只要聽到這句話「下個月還你」的履行程度,待議。
下個月又下個月這樣的情況一直發生,你與這位朋友之前的情誼互動,慢慢只可能只剩下「何時還錢」這個焦點,為何呢?這情誼其實已經慢慢起了微妙變化,因為可能慢慢地兩人已經無話可聊,甚至欠錢的那方開始沒事不會主動聯絡你,因為怕引起你的詢問關切,而你只在意「說好的這個月呢?」而慢慢的忘記當初借錢的初衷是要幫他渡過難關。
三、■借條:
朋友之間借錢,有時候出自信任或不好意思就沒要求寫下借條,這是對自己非常非常不利的,如果錢要不回來又沒借條,想走法律途徑更加不利於己。沒寫借條,至少要留下對話截圖。
四、■利息
大部份朋友之間借錢都沒帶利息,可能也不忍心再要求利息,說真的,沒帶利息是出自朋友情誼,但衍生出一些拿不回或無法找約定時間還,本身是種煎熬與偏執,因人情關係壓力借錢不只沒帶利息,還要承受心理煎熬與友情破裂的風險。
如果你對於上述都能做的到,並且有著錢一借出就有可能拿不回的心理準備,那就可以把錢借出,如果你無法,最好請對方去跟銀行借。
如果你是要想跟朋友借錢的人,上面這幾點就是你的「良好借錢態度」!
五、其它引起的情況
例如:
- 你借錢細A,而沒借給B,萬一B因此覺得你不幫他或覺得他在你心中不夠份量,引起一些情緒反應。
- 你借錢給A之後還沒還清,A就來再借第二次但你不再借了,那麼A可能也覺得你「變了」,在剩餘未還完的錢的還款態度上,可能會因此而反應出他的不滿,相信能感受的到。
- …可能還有許多無法預知的情境…
六、最好也最建議的方式
要借錢,可以請對方去跟銀行借,特別是大額的款項(萬元以上就算),你可以熱心幫他搜尋一下找利率低或推薦的銀行讓他參考,請他從銀行那邊借,因為銀行就是照合約走,該有的前置作業、簽署都會完善處理,還款時沒有甚麼下個月再下個月還的人情壓力,還不出來銀行自然會處理,更不會影響友情。
如果你無法把錢借給朋友而影響了兩人之間友情或友情有裂痕,那麼我覺得這樣子也不用再太在意,因為既然是朋友也應能體諒你當前預算不足或種種考量因素才無法借出的,如果因此而影響友情就認了吧,看開點。
另如果你的朋友圈,常常跑來借錢的朋友頻率或次數不少,你也必須思考你交友圈的層次是否該提升,雖說朋友是互相幫忙,但長期在這樣的圈子似乎也無法互相成長與陪伴,有句話說的很好:「我們要結交比自己高一層次的人,這樣你就會不知不覺往那個層次前進」,如果你的朋友大都是一些經濟上左支右絀的人,對你而言其實無法產生激勵、仿效、看齊的成長效果的,你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交友圈,也該審視自己是否也退步了。
這樣的概念當然也適用在擇偶上。
如果你借出了錢,其實你借的不是錢,而是你對朋友的信賴,所以借錢的人,千萬不要辜負了人家對你的信賴!
只要不借錢,永遠都是好朋友!(網路名言)